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作者: adm 【 转载 】 来源: 澄海实验小学-王跃如 2019-05-17

摘要: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生育之恩;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才会懂得珍视学校老师的启蒙、教育之恩;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才会体会国家与社会的供养之恩。行走在教育之路上,弘扬感恩文化,播种“感恩”之心,让孩子们把孝心留给父母,把关心留给他人,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忠心留给祖国,把信心留给自己,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都该做这样的耕耘者!

  关键词:感恩、怀恩、感染、报恩、教育

     鱼儿对大海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你怀中;大海对鱼儿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于是,鱼儿感恩大海,因为博爱的大海让它获得了生存和自由;大海亦感恩鱼儿,因为快乐的鱼儿让它重拾了生机与活力。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黄舸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理论上只能活到18岁,并且生活无法自理。在听说他的故事后,无数好心人奔走相告为他捐钱捐物。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骑着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们。到了2006年,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

    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当我们在为黄舸感人的感恩故事感动的时候,请再放眼看看身边的学生:

    上学路上,孩子手里拿着冷饮津津有味地吃着,父母甚至还有爷爷奶奶跟在后面汗流浃背地帮忙背书包,拿袋子。

    放学回家,不问候父母,不愿与父母多说话,偶尔说话语气中也满是不耐烦,即使向父母要钱也是一副“应该”的神情。

一个总是感觉家庭条件优裕的孩子曾经不无炫耀地在同学面前说: 我帮助爸爸拔白头发,拔一根向他要1块钱,为了凑齐20元钱,我还拔了2根黑头发充数。哈哈……

一个男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已经长大了,我有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世界!不需要父母的照顾了,我讨厌他们的唠唠叨叨,总有一天,我要离家出走……

这对于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度,有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光荣传统的民族是何等的“悲哀”与“不幸”!人们不仅拷问:这种“悲哀”与“不幸”是归咎于我们家庭教育的失当,学校教育的不力,还是社会环境不佳?这确实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冷静思考。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但观察一下现在的校园,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用来玩乐的学生不在少数,完全忽视家长的辛苦,严重缺乏报恩意识的学生不在少数。可以这样说,未来社会是否和谐,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为此,我觉得我们教师应大力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教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报恩。

一、以感恩之心,抓感恩之点。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除了作业不代办,其余都是老将出马,甚至作业也是家长陪着做……无条件的给予,忽视了对孩子的回报意识的培养,从而养成了他们的自我!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已习以为常,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不会想什么回报的问题,何来感恩之心呢?

童话作家金小芙说:“种植什么,都不如种植感动来得愉快。”教会孩子感恩已是势在必行!在学校里,利用晨会课、班会课和品德课给孩子们讲故事,讲“鸦反哺、羊跪乳”,讲“知恩图报”,讲“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故事如点点春雨,渗入学生心田。课余,让孩子收集有关岳飞、朱德等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收集有关毛泽东、周恩来感恩老师的故事,……名人的言行是有力的榜样,立于孩子心中。用故事导航,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家长、老师及其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让他们知道,要感恩给于自己生命的父母,教给自己知识的老师,帮助过、关心过、鼓励过自己的人。使他们明白:感恩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忘恩负义必遭唾弃,从而唤起孩子的感恩意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引导他们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予他人以回报,哪怕只是一句真诚的“感谢”都好,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发现世界充满爱!

二、以怀恩之行,育感恩之情。

可以这样说,在道理上,在回答试题的时候,我们的孩子都知道应该怎样去做,去说。但为什么无法在行动上落实呢?究其原因,我想应该就是——这些感知都不是真正的发自他们的内心,他们缺乏真正的情感体验。没有情感体验的道德教育是失败的,同样,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也是肤浅的。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作为施教者,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感恩教育刻骨铭心,要让孩子对每一种情感体验都感同身受。进行这一教育,主题班会时很好的途径。我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班会,进行有益的尝试。

比如在“感恩,从懂‘恩’开始”的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是值得我们说“谢谢”的?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许多:当我的一块橡皮掉在地上别人帮我捡起时,我应该说谢谢;当我向别人借东西时,我应该说谢谢;当我向同学请教问题时,应该说谢谢。可是细听,同学们没想到要感谢养育了我们十几年的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对这个问题他们给我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他们没想到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也同样应对父母说一声“谢谢您”。为了引导学生感谢父母,我设计了“我感恩”的环节,将老师自己要感恩的事一一开出了几张清单:我感恩父母给我生命,我感恩父母给予我教育,我感恩父母……设计这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用去感受父母的辛劳,感受父母的付出。看后,学生很受启发。一位学生说:“今天的班队课改变了我对“感恩”这个词的看法,特别是老师的那几句话“我感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父母为我们做了许多事,只是我们一直认为那是应该的而忽略了它。且有时还让父母受气,这让我很愧疚”。还有的说:“以前我可能只认为感恩父母在物质上给我的东西,但现在我知道精神上的感恩也十分重要”我用我的怀恩之行,点亮孩子的感恩之情!真好!

于是,我开展了第二个主题活动:“感恩,从小事做起”。活动分为两部分:“细数恩情”和“我要行动”。“细数亲情”——在家庭中,我们与父母共处多年,父母为我们子女付出了许许多多,请同学们说说父母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感人事例——借此引导孩子回顾生活的点点滴滴,捡起恩情之石,激起感恩之心。小琳同学说:“我七岁那年,当时我在弄堂里玩沙子,结果弄得脚底全是沙子,回家后,准备洗衣下,当时一下不小心摔在了地上,当时妈妈就抱着我去医院……”,说到此时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同学们似乎都被感动了,我当时也被他的真情所打动。在这堂班队课同学们争相述说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感恩不仅仅是一声谢谢,它应该体现在行动上。“我要行动”——那么,我们该怎样感谢父母、报答父母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说:“我将来挣钱要买大房子给父母住,要买汽车给父母用,要买……”有的学生说:“要好好学习,这是报答父母最好的方法”;还有同学说:“父母下班回家后,帮他拿拖鞋;或帮父母做一些小的家务活”;还有同学说:“可以与父母多聊聊学校的情况,多于父母沟通等等”。

其实一个人的感恩之心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学生们说得真好,自然流露的真情,才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才是和谐社会的温泉。为此我用心去引导学生学会感谢,引导学生用纯朴的心去体验每一份爱,感谢每一件事。引导孩子,感恩父母之行不在大小,而在于行动,在于从现在做起,怀抱感恩之心,行走在感恩之路上。因为感谢不仅仅是礼仪,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善待他人,你的生活也会像春天一般温暖。情靠情感染,心用心沟通。

三、以感恩之情,做感恩之人

生活即教育,回归生活才是教育的根本。当学生知道了父母,社会,祖国,自然给予的恩情,心中有了那种对回报他人,回馈社会的朦胧意识时,教师的责任是给孩子营造一个“报恩”的情境. 记得有这样一则消息:湖南两姊妹在小时候一次落水,被一个好心人救起,那人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两姊妹和她们的父母觉得,生命是人家救的,却连一声感谢的话都没有对人家说,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个恩人。他们整整找了20年,两姊妹的父亲去世了,她们和母亲接着千方百计地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位恩人,为的就是表达感恩之情。两姊妹跪拜在地上向恩人感恩的时候,她们两人和那位恩人以及过路的人们都禁不住落下了眼泪。这事让我很难忘怀,两姊妹漫长20年的行动告诉我,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对有恩于你的人表示感恩。而感恩的那一瞬间,世界变得是多么的温馨美好。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我觉得只有营造出学生必须用行动来抒发感恩之情的情境,才能最有效地达到教育的目的。王明阳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运用以大见小,以点带面的策略,在学期初向学生布置了一些感恩作业: 感恩作业可大可小,小到给父母端一杯热茶,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加入志愿者队伍、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 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要从诸如教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教师有礼貌,尊重老师;关爱理解父母,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永不忘记他人的帮助之恩。让学生从 感恩作业 中学会关心父母,体验生活,锻炼能力,培养感恩之心,这无疑是一些既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做法。

今年的母亲节前夕,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我开展了一个“我为妈妈来洗脚”的活动。 此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活动要求每个孩子在母亲节那天,都要为自己的妈妈洗一次脚,而且在你完成任务之后,妈妈还得填写一张反馈卡以反馈你完成作业的情况。当教师带领孩子们去读那些“妈妈的话”时,当孩子们听到妈妈平时没有说出的感受时,他们的眼睛湿润了。后来在学生的日记中,许多的孩子都提到了那次活动。有的说,他从来没有注意到的妈妈的脚以及脚上的茧子,也很少去想妈妈每天做了些什么,但以后不会了;还有的孩子写到:他由妈妈脚上的茧子想到了妈妈每天的辛劳;甚至还有的孩子,给自己的妈妈做了一个明细帐,记下妈妈每天做家务的种类,时间,次数,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妈妈的辛劳。我想,这群孩子对妈妈的感恩之情肯定不会只是挂在嘴上了。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当我们把感恩教育切入实际生活之时,当孩子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行动之时,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初见成效了。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生育之恩;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才会懂得珍视学校老师的启蒙、教育之恩;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才会体会国家与社会的供养之恩。行走在教育之路上,弘扬感恩文化,播种“感恩”之心,让孩子们把孝心留给父母,把关心留给他人,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忠心留给祖国,把信心留给自己,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都该做这样的耕耘者!


0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