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被限行下架后,平台公司何去何从?
刚跨进七月盛夏,滴滴就撞上了火冰两重天的极致境遇差别。
7月4日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通报: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7月2日晚间,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公告称,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刚上市,两天内被查,四天内被下架,连续的突发事件,对滴滴而言不啻是当头一棒。按常规,网络安全审查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会延长15个工作日。进入特别审查程序的审查项目,可能还需要45个工作日或者更长。审查期间冻结“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正好发生在滴滴刚刚上市之后,相当于对正要换档提速的滴滴踩下了刹车,直接将滴滴的加速度降了下来。
要知道,也就是网信办审查的两天前,滴滴正风头无两,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就是汉语拼音“DIDI”。虽然上市形式上略显低调,没有举行敲钟仪式,但交易却非常活跃。上市首日,滴滴最高涨幅超过28%,次日滴滴大涨近16%,市值达到7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86亿)。被行政审查的消息传出,7月2日,滴滴股价以下跌近11%大幅低开,市值一度蒸发超过五百亿人民币。
为什么滴滴出行刚上市就会遭遇行政审查?这其实是释放出一个明显的信号,对平台公司不断加码的强监管时代来临了。重点审查滴滴,可谓抓大管大,用意深远。作为风头正劲的平台公司代表,滴滴出行可是货真价实的头部企业,滴滴已建立起一个互联网出行的超级全平台。截至2021年3月,滴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约4000多个城镇开展业务,提供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车服、货运、金融和自动驾驶等服务。而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户,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人。其中,自2020年3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
所谓的平台战略就是靠整合资源和搭建沟通或交易平台从中盈利的商业模式。正如滴滴作为平台公司,实行典型的撮合战略,但它的全面发展已不仅仅是为供需两方提供快速建立沟通与联系的简单撮合交易。滴滴一手握有近5亿的活跃出行用户,一手掌控1500万活跃司机,决定了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塑市场商业规则方面的巨大优势。滴滴名下没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车,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司机,如今却是在线出行界的龙头老大,战胜了所有出租车公司。于是滴滴逐渐具有了垄断趋势,掌握了定价权,人们普遍会感受到滴滴出行的费用越来越高。
如今有关部门对平台公司垄断的一记重击,意味着日后还有更严格的监管措施,这对于上市了想大赚一笔的滴滴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监管部门也都认为以滴滴为代表的平台头部公司抽成比例高、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以及互联网货运平台垄断货运信息、恶意压低运价、随意上涨会员费等问题,涉嫌侵害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一手向消费者涨价,一手给司机加价,可见平台经济虽好,垄断更需大力管制。任由平台公司撮合战略的无限扩张,必然会使平台公司有条件、有动力利用市场优势实施垄断行为,产生排除、限制市场的良性竞争效果。
滴滴遭遇强监管,对于其他的平台型的网约车公司也不是一个利好消息。一叶知秋,美团出行、高德、曹操出行、首汽约车、货拉拉等同样也会面临强监管的大势,不要认为滴滴出行暂时不被允许注册新用户,就能抢到时间差大赚一笔。同样其他行业的互联网平台性公司,包括没有一家餐馆,却垄断了人的胃的美团与饿了么;没有一家工厂,却能够买卖全球的阿里巴巴与京东等平台大佬,单纯凭借“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垄断劫道思维大赚其钱的黄金时代已过,对平台企业的强监管已是未来的大趋势,其实从2020年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加速了平台竞争政策创新的制度建设与管理。在可预见的未来,强化数字平台监管都将是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总体基调。
时移势易,垄断已成的平台头部公司是时候回归真正的平台战略了。在互联网下半场,入口、平台、关系与生态才是长久的王道。当平台公司形成了强大的入口和平台,当消费者离不开你的时候,更要打造一个与消费者、供货商、服务商形成良好关系的生态,通过生态圈内的价值分享保持系统的健康发展,才能推动生态圈的不断进化。
有钱大家赚的生态,形成正向循环系统,才是互联网平台公司的长久生存之道。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